首页 >> 新闻动态
国内顶尖猪育种专家齐聚,猪育种未来已来

发布日期:2019-09-19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字号:[ ]

  9月18日,“首届畜禽种业高峰论坛”在青岛开幕。本次会议是我国畜禽种业界的一次盛会,1000余人亲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学习交流。本次大会涉及猪业学术内容干货满满,多位猪业育种领域专家分享精彩学术报告。

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、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分享了《中国畜禽育种科技70年》。他指出畜禽育种常识,并系统回顾了1949年至今过往70年我国畜禽育种科技进展情况。关于未来,他表示我国畜禽种业要继续努力自主创新,要打破外国公司垄断,要洋为中用。

  山东农业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分享了《基因组选择与联合育种》。他介绍了联合育种核心在于联合遗传评估,要有统一规范的性能测定,各场间的种猪要具有一定关联性,要有网络技术平台。重点讲解了场间关联性,如何建立场间关联,一是要建立遗传联系,二是要建立环境联系,重在遗传联系的建立。2010-2018年,我国杜、长、大场间关联率越来越大,但实现联合育种关联性还是不够。常规育种方法无法实现联合育种,通过基因组选择可实现联合育种。要建立跨场的联合参考群,利用联合参考群对各场的种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。

   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教授分享了《猪基因组育种新技术与应用》。她指出团队目前主要进行基因组育种新技术的研发包括正在开发KAML算法、元共组算法,并制定最适合每一个群体的基因组遗传评估模型,制定选择指数,制定育种规划,开发基因组选配算法。团队同时进行基因组大数据选择育种效果评估,基因组精准选配初步效果评估及如何基因组精准选配。通过基因组匹配分析,筛选最佳的公母猪交配组合,使其后代基因效用值最大,生产性能最佳。

  浙江大学傅衍教授分享了《遗传育种新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一线的应用》。 他介绍了6项遗传新技术,包括:1)大数据育种,如很多核心场进行背膘和眼肌厚度测定。2)从EBV到CBV,CBV关键为商品猪性能的获得、系谱的跟踪。3)基因组评估技术,最重要的应用前提是大型的表型的、有系谱联系的DNA样品。4)抗病和肉质育种,运用基因组技术攻毒,跟学校合作进行屠宰测定。5)CT测定技术,重在软件开发。6)基因组编辑技术,通过繁育体系快速进行遗传进展传递。

 

  四川农业大学李学伟教授分享了《家猪肉质研究和育种应用》。他指出肉质研究是体系研究,包括实验室和屠宰线,目前主要是PH值和肉色测定。团队构建了RNA、m6A全甲基化修饰图谱。通过对中外猪种基因组重测序,发现神经介素U。 针对肉质性状基因组选择,可以通过收集商品猪进行基因组选择。可以根据肉色、PH、肌内脂肪含量确定育种目标进行肉质选择,构建肉质选择指数。

  浙江大学潘玉春教授分享了《非洲猪瘟笼罩下的种猪选育》。如何保证更新种源的生物安全和种猪供应问题。猪、物、人的流动,控制非洲猪瘟重在控制流动。 一是明确种猪繁育规划,应该有一个西繁东测体系,应该是西部向东部传输基因流,东部向西部提供信息流,最佳繁殖区是西北地区;二是特定时期轮回杂交;三是常规+CS育种相结合;四是特种供种;五是生物安全,种公猪站+人工授精解决问题。如何进行遗传改良,2017年团队开始进行基因组选择,建立参考群体后利用参考群体对候选群体进行遗传评估。

 

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分享了《猪基因组选择方案的优化》。他表示参考群数量越大,准确性越高。参考群组成方面,模拟研究可以看出趋势,第5、6代继续累计数据参考性不大,用第11代作为参考群对第20世代进行育种值估计时比第10世代准确性降低了34%。后代基因型测定比例高达30%时,准确性和遗传进展基本达到最高。不管测定比例多少,不建议对后代进行单一性别的基因组测定,应该至少包含1公1母。

  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分享了《非洲猪瘟下种猪育种体系建设》。非洲猪瘟深刻的教训就是活猪大流通。未来不仅要杜绝肥大猪活体,种猪更新也将大幅度减少长途贩运。要思考封闭全产业链模式下如何进行遗传改良,基因流是什么模式,理想状态是全流程种猪封闭和精液传递,在此过程要进行全繁育体系基因流和数据流的整合,要求一个区域性高端核心育种群,高效种猪基因价值传递。未来必须要做繁育体系全覆盖的共享数据流,及在大数据基础上的育种。

  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分享了《种猪基因组选择与选配技术研究》。种猪基因组选择技术流程关键点是要有群体、SNP分型技术和方法。对于SNP分型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降低技术应用成本。研究团队建立了基于SNP分型技术的高密度SNP芯片平台,自主研发了WENSSSK芯片,同时研发简化基因测序芯片,运用GBS对10000头杜洛克种猪进行测序。团队同时研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组选择技术,多样化SNP分型技术可保障全基因组选择。对于基因组育种值估计,团队分析了11个瘦肉型品系,GBS可以提高测定准确性。运用基因组同样可以进行选配,采用基因组信息预测后代育种值的准确性明显提高,基因组选配建议的最优组合可显著提高总产仔数。

  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家沙龙,广东温氏、上海祥欣、福建永诚、赤峰家育、成都天邦等多家养猪及相关企业管理者参与企业家沙龙活动,共同就后“非瘟疫”时代,中国猪育种何去何从话题发表自身看法。


(转载自2019年9月19日“种猪在线”报道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